立即博平台网址-比赛下注app-外围球盘

俄粉为何钟情高颜值的俄罗斯女排 娃娃们还能重

  排球在俄罗斯国内虽然算不上受众最广泛的运动,影响力似乎也不及普京爱戴的冰球运动,但俄罗斯排球项目的成绩却非常显赫。

  无论是前苏联时期,还是俄罗斯时期,女排都曾登顶世界冠军,而男排在伦敦奥运会上演“乾坤大挪移”好戏逆转夺冠,更是让世界为之惊叹。

  俄罗斯排球能够长期屹立在世界排坛顶级行列,源于他们俱乐部的梯队人才培养以及球星、名帅财富传承的历史积淀。

  提到俄罗斯女排,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那些名字后缀里有着各种娃的长腿姑娘,和她们依靠身体天赋高举高打的战术。在俄粉眼里,美貌球技兼备的娃娃们怎能让人不爱?

  在“咆哮名帅”卡尔波利的带领下,她们用最擅长的高举高打,创造了属于她们最辉煌的时代。可近八年无缘三大赛奖牌,五任主帅在国家队进进出出的现实,也的确表明了,这支世界女排曾经的冠军之师,的确经历着低谷期的阵痛。

  为了适应现今女子排球高快结合、攻守平衡的趋势,她们也在改变着,可长期重攻轻守,也让她们势必会在这种适应中花费更多的时间。可一个尴尬的现实是,当身旁的塞尔维亚和意大利悉数崛起后,她们还有多久才能重回巅峰?

  提到俄罗斯女排(包括前苏联女排)的辉煌战绩其实还要归功于俱乐部人才培养机制上来。如今我们熟悉的土超发展模式也是参照了俄超、意甲的模式,豪门俱乐部不仅包括成年队、青年队、甚至还有少年队。例如朱婷加盟的瓦基弗银行就有青年队。

  在俄罗斯国内,俄超男排联赛的影响力要远大于俄超女排联赛,从俄超男排全明星赛的规模就能体现出来,当然俄超女排联赛也是国手成长的温床。如今依然活跃在俄超第一线岁的卡尔波利曾缔造了乌拉洛奇卡俱乐部的一个时代,长期卫冕俄超冠军,多次赢得欧冠冠军,俱乐部几乎全部是国手,这也是国家队战绩不俗的一个原因。

  阿塔莫诺娃、高迪娜、索科洛娃、蒂什申科、加莫娃、科舍列娃、冈察洛娃,这些从俄超走出来的球星,放眼排坛也是星光熠熠,拥有一大批忠粉。

  俄罗斯女排球员出国打球的队员其实并不多,除了语言因素外,大牌球员也有俱乐部情结,像传奇球星阿塔莫诺娃除了早期赴日本V联赛征战外,基本都是跟随卡尔波利在乌拉洛奇卡俱乐部,直到她退役。冈察洛娃基本也是长期为莫斯科迪纳摩效力,只有索科洛娃、科舍列娃等少数球员近年来转战土超、意甲,而已经退役的索科洛娃当年也是转会市场身价最高的球员。

  如今的俄超女排联赛,虽然队伍保持在10支左右,但多年来形成了莫斯科迪纳摩和喀山迪纳摩两大豪门争霸的格局,两大豪门除了本土国手外,也会吸引高水平外援。两支豪门也是欧冠常客,每个俱乐部都有梯队培养,除了成年队,还有青年队的联赛。年轻的新秀在青年联赛表现突出后,会补充到成年队,再通过俄超联赛慢慢成长,逐步向国家队迈进。

  另外,俄超的俱乐部拥有绝对话语权,毕竟他们的联赛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化联赛,所以俱乐部对于球员的使用非常在意。本届世锦赛,俄罗斯女排当家球星冈察洛娃受伤后就被莫斯科迪纳摩俱乐部要求退出世锦赛,回国休养,而国家队主帅潘科夫也无可奈何。

  早在1952年的第一届世锦赛上,俄罗斯的前身前苏联就夺得其女排历史上首个世界冠军。

  之后1956年和1960年两届世锦赛,实力强劲的前苏联女排完成了卫冕大业。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前苏联女排赢得了自己的巅峰时期,她们连续拿下了1968年、1972年两届奥运会、1970年世锦赛和1973年首届世界杯的冠军。

  而在卡尔波利上个世纪80年代接手球队后,前苏联又斩获了1980年和1988年两届奥运会冠军和1990年世锦赛冠军。在前苏联解体后,老帅又带着俄罗斯女排打了十年,获得两届奥运会银牌,三届世锦赛铜牌和一届世界杯银牌。而在欧锦赛上,他更是实现了三连冠的成绩。

  由于卡尔波利经常对俄罗斯的美女队员们咆哮怒吼,他也被称为“咆哮名帅”。可执教前苏联和俄罗斯的近二十年里,他如同斗士般的咆哮声,塑造了这支女排的铁军意志。他的咆哮,伴随着俄罗斯女排固守多年的高举高打的风格,成为当时世界女排队伍中少见的一股子粗犷之风。

  他时常大声吼出“你们是怎么打球的?”,“你这样打球对得起刚刚去世的祖母吗?”诸如此类的话,他也解释过,“我是想通过大声的呐喊,刺激疲劳的队员,提醒他们在场上的注意力要保持高度的集中,希望他们能够激发斗志,战斗到比赛的最后一刻。”

  于是,就凭借着这种执着,老帅卡尔波利和她的队伍像一座大山,横亘在中国女排面前二十年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时的李耀先到1990年世锦赛时的胡进,再到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栗晓峰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的郎平,一直到2004年的陈忠和……

  2004年雅典奥运会决赛被中国女排逆转是卡尔波利在国家队执教生涯的绝唱。赛后,独自在走廊踱步的他选择了退出。

  可俄罗斯女排却并未沉寂下去卡尔波利培养的一批大将加莫娃、索科洛娃和高迪娜在两年后的世锦赛中大放光彩,成为了这支球队最为宝贵的财富。在意大利人卡帕拉的带领下,俄罗斯一路冲进决赛夺得冠军,这也是后苏联时代俄罗斯女排首次称霸三大赛。

  2010年,在库兹尤特金接手俄罗斯女排仅仅一年后,俄罗斯又完成了世锦赛卫冕的壮举。在他麾下,新秀科舍列娃和二传斯塔特塞娃被推上主力,与加莫娃、索科洛娃组成了让世界震惊的进攻组合,在决赛中,她们击败了当时如日中天的奥运冠军巴西女排。

  可谁知道,卡尔波利退出后的两届世锦赛冠军,却是近年来俄罗斯女排在国际大赛上最后的辉煌。

  当金牌教练库兹尤特金2011年10月突然离开国家队时,他撂下一句话,“国家队不应该是任何人满足野心的场地;不是教练的,也不是球员的。”

  没有人知道这中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只知道,从2010年世锦赛夺冠后,整整八年,这支俄罗斯女排在国际三大赛上再也没能进入前三两届奥运会第五,一届世锦赛第五,一届世界杯第四。

  伦敦奥运会上,加莫娃口中“有着问鼎奥运金牌最好机会”的俄罗斯,仅仅获得并列第五。尤其是对阵巴西的八强赛,俄罗斯曾两度领先,决胜局更是六次率先拿到赛点,却依然输掉比赛,少帅奥夫钦尼科夫在半个月后就选择上吊自杀。俄罗斯男排主教练阿莱克诺把这一切归结于伦敦的不佳战绩,“他把奥运会看得非常重要,我曾看到他在输掉比赛后有多么沮丧,他甚至可以因此一言不发。就是取得胜利后,他也只有寥寥数语,还会抽许多烟。”

  奥夫钦尼科夫之后,尤里-马里切夫于2013年初走马上任,帅位四年,他带领俄罗斯两获欧锦赛冠军,可在世界杯和奥运会上第四第五的成绩依然不能够让人满意。

  2017年,短暂带队参加欧锦赛的乌沙科夫竟然带队无缘欧锦赛四强,库兹尤特金则再度出山,率俄罗斯女排参加了世界女排大奖赛和大冠军杯,分别获得第九名和第四名,成绩平平。一年不到,无法取得突破的库兹尤特金就告别帅位,他的接任者是“咆哮名帅”卡尔波利的学生潘科夫……

  前苏联时代开始,俄罗斯女排就一直采用着高举高打的战术,这是她们的根本。事实上,她们比任何一支队伍都更依赖球星的强攻实力。

  在卡尔波利时代,他又给这支队伍创造了带有自己风格的进攻体系以1999年世界杯夺得亚军的俄罗斯女排为例,大主攻阿塔莫诺娃和接应索科洛娃需要承担大部分的战术攻和调整攻,而高迪娜是进攻核心,她在前排时候只需专心进攻,后排也隐形站位负责三轮的一号位后攻,这就成就了进攻端的“三驾马车”。而2006年俄罗斯女排可以夺得世锦赛冠军,加莫娃、索科洛娃、高迪娜三人进攻端的表现也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依靠着“三驾马车”,俄罗斯女排连连在国际大赛中取得好成绩,可在如今世界女子排球整体提速,高快结合靠整体打球,对防守一传小球串联要求都不断提高的趋势下,俄罗斯女排多年来固守的高举高打也受到了冲击。

  于是,在伦敦奥运会折戟后,俄罗斯女排意识到了需要改变传统的高举高打的技战术风格。

  2013年1月,当尤里-马里切夫走马上任后,他更是表态要力争像快速全面的风格靠拢,加快球队的进攻节奏并且加强三人的集体拦网。

  事实上,这是她们靠拢男排的一步早在伦敦奥运会时,俄罗斯男排的打法就已经悄然向全面快速方面转变了。而曾经早年率领俄罗斯男排夺得2005年世青赛冠军的马里切夫自然深知这一点,于是,他在采访中直言,要加快球队的进攻节奏,高效拦网加强防守,而不是再像过去一样依赖球星的高度和力量。马里切夫的改变也起到了效果,在讲究速度和攻守平衡的理念下,俄罗斯女排连续拿下13年和15年两届欧锦赛冠军后,有所回暖。

  可由于无法重现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时人才济济的一幕,导致俄罗斯女排出现了阵容的断代,老将不断征战,年轻球员水平不足,也让她们始终无法在国际大赛中更进一步。一个明显的例子是,2016年俄罗斯公布的冲击里约奥运会21人名单中,竟然包括了三名在12年前雅典奥运会上和中国女排鏖战五局的队员。彼时,申申妮娜31岁,加莫娃36岁,而索科洛娃更是已经39岁。

  人才不足也导致球队缺乏卡尔波利时代各位置的均衡实力,俄罗斯女排往往只能徘徊在世界大赛的四强外。而随着意大利和塞尔维亚在欧洲的崛起,俄罗斯女排甚至在向来都是霸主的欧洲赛场,都丧失了绝对的实力。

  好在,俄罗斯女排还有着双子星冈察列娃和科舍列娃,而包括沃隆科娃等实力不错的新生代也正在崛起,本就网口实力强大的她们一旦在未来持续加强一传和保障上的提升,重回世界之巅仍然有着不小的希望。立即博体育娱乐

上一篇:官宣!滕哈赫获北方最佳主教练奖!拜利又惹事

下一篇:北京时间11月5日女排传来李盈莹、丁霞和张常宁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