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女排世界杯夺冠:12名功勋球员今何在?
1981年11月6日至16日,第3届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举行,中国女排以七战七捷的佳绩获得世界冠军,拉开了中国女排辉煌的序幕。
中国女排的全部7场比赛,中央电视台通过国际通讯卫星进行了现场直播,《人民日报》头版全程进行报道。
夺冠第二天,《人民日报》更是罕见地以整个头版的篇幅进行报道,《中国青年报》也在头版进行了报道。郎平、张蓉芳、孙晋芳等12名功勋球员成了民族英雄,备受国人尊敬。
如今42年过去了,当年的12位功勋球员早已淡出了国人的视线,她们现在的人生状况怎样?
1981年女排世界杯,共有中国、日本、美国、古巴、巴西、前苏联等8支世界女排劲旅参加,比赛采用单循环方式进行。
当时中、日、美是世界女排的3强,3队技术风格迥异,打法相克。中国队怕美国队,美国队怕日本队,日本队怕中国队,三支球队互有胜负。
中国女排的主教练是,教练是邓若曾,魏纪中担任随队翻译,后来升任国际排联主席。
中国女排分别以3比0胜巴西队,3比0胜前苏联队,3比0胜南朝鲜队,3比0胜保加利亚队,3比0胜古巴队,3比2胜美国队,3比2胜日本队,以7战全胜的战绩夺冠。
中国女排与美国队、日本队两场比赛打得相当艰苦。美国女排拥有海曼、克罗克特两位球星,强攻实力在中国女排之上,但中国女排的整体实力强于美国队。
美国队此前已经以3比2战胜了日本队,只要战胜中国女排,美国队就能夺得冠军。
中国女排更是对这场比赛志在必得,比赛一开始双方就展开激烈争夺。中国女排以12比8先胜一局,第二局中国女排以13比15失利。
前四局双方战成2比2平。决胜的第五局,中国女排在郎平的带领下,以15比6击败美国队,从而以大比分3比2获得全场比赛的胜利。两队的总得分是72比56。
中国队最后一场比赛,是对阵东道主日本队,中国女排与日本队的实力是开。
前两局中国女排轻松地以15比8、15比7获胜。按净胜局计算,中国女排实际上已经夺得了世界杯冠军。第三局中国女排又一度以5比0、10比4领先,眼看就要以3比0获胜,队员们心理上有些松懈。
决胜的第五局“东洋魔女”打疯了,开局就以4比0领先,场上的竞争呈白热化。此时队员们彻底清醒过来了,虽然已经夺得了世界冠军,但如果输球,金牌的成色会显得不足。
最终队员们团结一致,与日本队展开了拉锯战。在14比15落后的情况下,郎平强攻得分,孙晋芳拦网得分。
最终中国女排以17比15反败为胜,从而以大比分3比2战胜日本队,首次获得世界杯冠军。
现场的日本观众无法接受,围着体育馆久久不愿散去。女排队员与教练抱在一起,个个眼里满是泪水。
郎平是30年一遇的排球天才,1960年出生于天津,18岁入选国家队。她身高1.84米,主教练将她作为重点球员培养,让她取代如日中天的主攻杨希。
1981年世界杯,是郎平参加的第一次世界大赛。全部7场比赛,中国队一共扣球1116次,其中郎平扣球407次。
郎平不仅是进攻核心,还要负责后排的一传、防守。她还能够在3号位打短平快,这是副攻才有的战术。郎平获得该届世界杯的优秀运动员奖。
1982年世锦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1985年世界杯,郎平都是中国女排的第一得分手,是女排“四连冠”的功勋球员。
上世纪80年代,只要有中国女排比赛,商场里的电视机全部打开,顾客和售货员都围着看,女排队员个个家喻户晓。
郎平运动员时代很辉煌,执教成绩也很亮眼。1995年,中国女排陷入低谷时,郎平放弃美国的高薪待遇回国执教。
她带领中国女排夺得1995年世界杯季军、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1998年世锦赛亚军。
2013年,中国女排又陷入低谷,郎平再次出山担任主帅。她带领中国女排夺得2015年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冠军、2019年世界杯冠军。
郎平大半生都没有离开排球,今年已经63岁的她还担任中国排球学院院长,兼中国排协副主席,继续为我国的排球事业贡献力量。
孙晋芳195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1971年入选江苏女排,1976年入选国家队。
1977年,孙晋芳以主力二传的身份,帮助中国女排获得第2届世界杯第4名。
1981年世界杯,孙晋芳表现惊艳。她头脑清醒,分配球合理,盘活了场上5个攻手。传4号位平拉开时,孙晋芳经常跳传,帮助主攻抢时间。
孙晋芳全场扣球和二次吊球多达23次,成功9次。她因此荣获赛会的最佳运动员奖、优秀运动员奖、最佳二传手奖。
1982年,孙晋芳又以主力二传的身份,帮助中国女排获得第9届世锦赛冠军,及第9届亚运会冠军。
遗憾的是,因为年龄偏大,孙晋芳没能参加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1983年孙晋芳就退役了,担任江苏省体委副主任。
2004年,孙晋芳出任国家体育总局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2014年,孙晋芳任江苏省人大常委会教育科学文化委员会副主任。
2002年,孙晋芳被查出白血病,丈夫陪她抗击病魔。孙晋芳很坚强,一边工作一边治病,事业没受什么影响。
陈亚琼1956年出生于福建,身高1.80米,是中国女排的主力副攻。她弹跳好,扣球动作男性化,快攻和拦网都很出色。
1982年,陈亚琼又以主力副攻的身份,帮助中国女排获得第9届世锦赛冠军,她是中国女排“两连冠”的功勋球员。
香港回归后,陈亚琼进入中央人民政府驻港特区联络办工作,后晋升为联络办宣传文体部部长。
曹慧英1954年出生于河北唐山滦南县沙沟子村,父母都是农民。曹慧英上面有两个哥哥,4个姐姐,她在家里排行最小。
1972年,曹慧英上中学时被老师选到校排球队。一年后她应征入伍,成为八一女排的运动员。
曹慧英身高1.80米,是队里的接应二传。她技术全面,拦网好,善于打3号位的快球。
1977年第2届女排世界杯,虽然中国女排只获得第4名,但曹慧英一个人独得敢斗奖、最佳拦网奖、最佳选手奖3个奖项。
曹慧英训练时多次受伤,腿内镶有钢板。她患过骨结核、骨裂,医生几次要求她离开球场,但曹慧英仍然选择坚持。
1981年女排世界杯全部7场比赛,曹慧英打满了4场。在最后一场对阵日本队时,中国女排以大比分2比0领先,第三局曹慧英被陈招娣换下,中国女排连丢两局后,第五局曹慧英再次上场。
1982年,曹慧英又帮助中国女排获得世锦赛冠军,是中国女排“两连冠”的功臣。
1984年,曹慧英生下一个女儿,取名殷悦笑子。很多人看名字,还以为曹慧英的女儿是中日混血儿。
1991年,曹慧英下海经商,与丈夫殷勤及小叔子殷俭,在北京创办了曹慧英国际体育文化发展公司。
1997年,殷悦笑子赴加拿大留学,曹慧英和丈夫为了陪伴女儿,与家人移居加拿大温哥华。
曹慧英的女儿遗传了妈妈的优良基因,身材高挑。2004年,殷悦笑子参加中华小姐环球大赛,获得季军。
如今曹慧英已经69岁了,仍然协助丈夫管理公司。经过多年打拼,曹慧英身家丰厚,成了老女排运动员中的富婆。
陈招娣1955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74年入选八一女排,1976年进入国家女排。
1978年,陈招娣又帮助中国女排获得第8届世锦赛第6名。陈招娣在比赛中,桡骨断裂。
两个月后的第4届全运会,陈招娣用绷带吊着左臂,单臂上球场,被球迷们称为“独臂将军”。
陈招娣个人条件并不突出,因此训练特别刻苦。她腰伤很严重,有时训练结束后疼得躺在球场上动弹不得,队友只好把她背回宿舍。
1981年,中国女排重新组建,陈招娣被国家体委借调到中国女排担任领队。但陈招娣要求打球,于是她放弃领队身份当球员,随队夺得1981年女排世界杯冠军。
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陈招娣与孙晋芳抢传一个球,两人碰撞在一起,她不幸扭伤了腰,忍着剧痛打完了这一局。
1982年,陈招娣又以主力接应的身份,帮助中国女排夺得第9届女排世锦赛冠军,及亚运会冠军。
由于腰伤的影响,1983年陈招娣退役了,没能参加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
退役后,陈招娣被安排担任八一女排副政委,后担任中国青年女排主教练、中国女排教练。
1993年,陈招娣晋升为总政文化体育局局长。2006年,她晋升少将军衔,成为体育界走出来的第一位女将军。
早在1998年,陈招娣就接受了直肠癌手术。此后她一直与癌魔抗争,表现得很坚强。
陈招娣的丈夫名叫郭小明,曾在八一体工大队工作,后转业下海经商,夫妇俩育有女儿郭晨。
如今陈招娣已经离开我们10年了,但她为中国女排做出的巨大贡献,永远被球迷铭记。
周晓兰1957年出生于江苏南京,当年的人气与郎平、孙晋芳、张蓉芳一样火爆。
周晓兰1973才接触排球,同年入选山西省女子排球队,1977年主教练将周晓兰招入国家队。
1979年,周晓兰又帮助中国女排获得第二届亚锦赛冠军,她个人荣获最佳表现奖。
1981年,中国女排获第3届世界杯冠军,1982年获第9届世锦赛冠军,周晓兰都是主力副攻。
除了郎平扣球凶狠,周晓兰的拦网仿佛铜墙铁壁,日本媒体送给周晓兰一个美丽的称呼“城墙”。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周晓兰因为年龄偏大,加上老伤发作,担任替补副攻。周晓兰帮助中国女排夺得“三连冠”,是不能被人遗忘的功勋球员。
奥运会后周晓兰退役,进入国家体委工作,后担任排球处处长。周晓兰上任后改革排球运动管理体制,还改进训练和比赛的组织形式。
当时周晓兰是国家体委系统最年轻的副司级干部,前途无量。然而因受丈夫经商的牵连,周晓兰的工作大受影响。
在美国,周晓兰先在乔治华盛顿大学担任排球教练,后在一家医疗器械公司担任工程师。
今年已经66岁的周晓兰至今在美国定居。她也是1981年世界杯冠军12名功勋球员中,唯一一个定居海外的。
张蓉芳1957年出生于四川成都,身高1.74米,是郎平的对角主攻。1983年孙晋芳退役后,张蓉芳担任中国女排队长。
她扣球线路刁,变化多,对手很难防守,被誉为“怪球手”。日本女排擅长防守,她们不拍郎平的重扣,却怕张蓉芳的怪球。
张蓉芳以主力主攻的身份,帮助中国女排获得1981年世界杯冠军、1982年世锦赛冠军、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是中国女排“三连冠”的功臣。
1984年,张蓉芳被评为全国十佳运动员、全国三八红旗手,还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来杰出运动员之一。
1987年,已经退役的张蓉芳担任国家体委训练局副局长,1998年出任排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张蓉芳的丈夫胡进两次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1992年胡进带来中国女排夺得巴塞罗那奥运会第7名,2000年胡进带领中国女排获得悉尼奥运会第5名。
张蓉芳因年轻时练得太狠,腰部和膝盖的老伤相当严重。她大半生饱受伤病的困扰,伤病发作时,她躺在床上起不来,在办公室里回不了家。
如今张蓉芳已经66岁了,伤病比以前更严重了,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困扰。
1981年之前,杨希是中国女排的主力主攻,后被郎平取代。杨希长相酷似日本女星山口百惠,深受球迷喜爱。
1982年杨希退役后,投身房地产,她的身家超过曹慧英,是老女排中的首席富婆。
此后她又以主力副攻的身份,帮助中国女排夺得1985世界杯冠军,1986年世锦赛冠军,是中国女排获得“五连冠”唯一参加全部赛事的选手。
周鹿敏1956年出生于浙江海宁,身高1.78米,1975年入选上海女排,1979年入选国家女排。
张洁云1956年出生于江苏南通,1971年入选江苏女排,1976年入选国家女排。
张洁云原是二传手,后改打接应二传。1981年,张洁云随队夺得女排世界杯冠军。
1981年女排世界杯夺冠距今已经42年了,但很多球迷对那届赛事仍记忆犹新,对12名功勋球员,尤其是主力队员耳熟能详。
时光流逝,当年的12位功勋球员都已退休,并步入了老年,然而她们的人生命运截然不同。
总之一句话,她们是球场上的英雄,退役后也是生活中的强者,以老女排的精神,续写赛场外的精彩人生!